未来5年最有可能主导农业食品并购的10家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11 19:00:48| 浏览次数:
随着气候变化、地缘政治、颠覆性技术、消费健康升级等多种驱动因素,农业食品的并购潮已来临,上市已不是唯一出路,被并购已成为另一种“上岸”和“退出”的方式。
于买家而言,“缺啥买啥”不仅是实力的体现,更是精准填补空白的高明策略。于卖家而言,“靠谁上岸”不是认输,更是借东风重生。
美国某研究机构数据表示,并购的现实是:77%是失败,只有23%是成功的。
2014年,中粮集团先后收购了尼德拉和莱宝农业,从财务数据看,两起并购使中粮亏损约25亿美元,但从战略上看对两家企业的收购,使中粮集团成为能与国际四大粮商(ABCD)竞争的@国际巨头。钱是赔了,但路子蹚出来了,战略价值能否覆盖财务代价,仍无定论。
冲破“大鱼吃小鱼”传统逻辑,“蛇吞象”本身就很难,跨越地狱级的难度,万州国际反而没被撑死。
2013年,450亿营收的双汇国际(后改为万州国际)通过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以71亿美元收购了131亿美元营收的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创下当时中国企业对美最大并购案,成为全球最大猪肉供应商。另有消息称收购后,万州国际2014-2023年获近35亿美元分红,史密斯菲尔德并购案成为10家企业的重大并购中“最赚钱的案例”,蛇吞象赚疯了。
这些操盘手主导中国农业和食品价值链重构。凭借政策杠杆与资本运作,完成先正达、Smithfield等关键并购,拥有了国际粮油定价权,降低种源对九游官网app外依存度,将种质、产能与渠道纳入中国体系,直接抬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缓冲。
未来5年买方“想买什么”,其实可以从当前的发展态势中寻得一些迹象,哪些赛道更有可能“卖出去”。
买方:基于产业链短板、政策宏利以及技术趋势,聚集在种源、生物技术、创新蛋白、消费品牌四大战场。
卖方:散发出“三高两缺一依赖”特有气息,高融资依赖型、高集中度赛道老二、高技术卡位、缺替代退出路径(IPO难)、缺接班人、依赖巨头生态,成为未来的核心卖方。
海外并购以技术和政治风险为主,逐步向技术规避区转移,从美国转向欧盟以及“一带一路”伙伴。国内并购以政策契合和产业协调为主,聚焦在破产重组以及数据资产整合。
买方主要集聚于经济核心区和产业核心区,反映出对政策资源(中国中化、中粮集团)、消费市场(光明食品、华润集团)、产业集群(新希望集团、伊利股份、温氏股份、梅花生物、隆平高科等)区位的依赖。
③ 跨国聚焦技术与市场。种业技术与生物技术成为战略焦点,肉源、粮源成为市场核心战略。
以2010年以来重大并购案为主要线索,中美各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家买方和25家卖方,进行信息分析研究。
注:分别以公开的25件重大并购案为线索;因种业地位突出,未并入农业科技呈现
“粮食安全”与“技术卡位”的战略目标差异。中国的并购主要以保障粮食自主权为核心,同时并购方以获取产业链的话语权为目标,进行产业链纵向整合;美国以控制细分赛道定价权为核心,布局技术以及消费霸权。
并购赛道与本国政策高度一致。中国的并购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粮食、乳品、肉品等)以及种业赛道,与“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国家战略高度契合;美国的并购则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农业AI、数字农业、生物农业、碳中和等)、宠物科技(宠物诊疗、宠物医院)、替代蛋白以及食品加工,与美国“生物技术”“营养健康”等战略目标紧密相连。
重大并购存在代差,中国跨界并购仍需追赶。中国在农业食品科技创新的并购其实也不少但还未呈现规模化,与本土产业生态有较大的关系;相比之下,美国的典型买方一般都有上百年历史,其并购行为不局限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整合,还已延伸至其他相关产业,如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
1. 中国中化:成立于1950年,旗下拥有17家上市公司,2024年营收1.43万亿元
① 并购案例:先正达(2017年由中国化工收购,后随之并入中国中化,打造农业全链巨头地位)、安道麦(打造全球农化平台)
② 并购策略:保障粮食安全,覆盖“种子-农药-化肥-数字农业”全链条,掌控农业上游核心技术
③ 并购预测:生物育种(基因编辑技术)、数字农业(农业SaaS、精准农业技术)
2. 万州国际:原双汇国际,2014年更名万州国际,旗下拥有2家上市公司,万州国际(00288)2024年营收1865亿元
① 并购案例:史密斯菲尔德(2013年由双汇国际收购,全球最大猪肉企业),欧洲肉企Clougherty与Campofrío(拓展欧洲高附加值市场)
3. 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旗下拥有15家上市公司,2024年营收为6350亿元
① 并购案例:可口可乐中国不含气饮料业务,来宝农业与尼德拉(打造国际大粮商),雷沃堡酒庄(葡萄酒产业)
② 并购策略:保障粮食安全,全球粮源话语权,全品类扩张(谷物、油脂、乳业、酒类等)
4. 光明食品:成立于2006年,旗下拥有九游官网app5家上市公司,2023年营收1327亿元
① 并购案例:以色列Tnuva(获取乳业技术与中东市场入口),英国维他麦与澳洲Manassen Foods(国际化品牌布局)
① 并购案例:澳优乳业(布局高端奶粉业务)、新西兰Westland(稳定优质奶源供应)、泰国Chomthana(布局东南亚冰淇淋市场)
③ 并购预测:奶酪与专业营养品(高端奶酪、特医食品),乳业科技(乳品发酵技术、检测技术)
6. 华润集团:创始于1938年,前身“联和行”,1983年改组成立华润集团,旗下拥有18家上市公司,2023年营收8890亿元
① 并购案例:喜力中国与雪花啤酒(拓展啤酒产业链)、金沙酒业(拓展白酒业务)Tesco乐购中国(提升供应链管理)
② 并购策略:消费赛道话语权(啤酒、商超等),产业链互补(零售+物流+食品制造协同)
③ 并购预测:健康食品品牌(有机食品、轻食代餐),绿色低碳(农业科技、碳中和),冷链物流
7. 新希望集团:创立于1982年,旗下拥有6家上市公司,2024年营收1030.63亿元
① 并购案例:山东六和(2005年)、澳洲Real Pet Food、陕西本香农业、区域乳企
② 并购策略:产业链延伸(从饲料向下游食品、消费端扩展),新兴赛道(宠物食品、预制菜)
③ 并购预测:预制菜(中央厨房、速食品牌),农业科技(智慧养殖、饲料添加剂)
③ 并购预测:生物制造(菌种研发、酶制剂),特种氨基酸(医用/饲料级高端氨基酸产能)
① 并购案例:陶氏益农巴西业务(拓展拉美市场)、巡天农业(强化区域优势)
① 并购案例:江苏京海禽业(补强白羽鸡缺口)、西南地区4家饲料厂(降低饲料外购比例)
③ 并购预测:预制菜(中央厨房、品牌),智慧养殖(自动化饲喂、环境控制)
当前,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十五五”规划,艾格农业作为专注于大农业泛食品领域的领先研究咨询和投资机构,凭借26年的深厚数据积累和专业经验,为政府、企业及各类机构提供包括顶层规划、产业研究、市场调研、战略咨询、园区规划以及投融资服务,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共绘“十五五”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