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app:惠州:“滑板之城”乘势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之都
发布时间:2025-11-19 20:19:42| 浏览次数:
11月11日,十五运会滑板比赛收官,广东队揽获3金1银1铜,其中,惠州贡献了3金1铜,让惠州“滑板之城”这张新名片更加深入人心。
作为滑板比赛的举办城市,惠州有近2万人参与滑板运动。惠州杰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和惠州朝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滑板,占全球高端滑板品牌市场35%~40%的份额……乘着十五运会的东风,惠州正以完善的运动设施、强劲的体育制造实力、丰富的户外旅游资源,串联起“赛事+产业+文旅”,加快塑造“滑板之城”,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之都”。
在11日的十五运会滑板比赛决赛日中,广东队表现优异。在男子碗池决赛中,陈烨凭借流畅的线路衔接、精准的动作控制与稳健的落地表现,最终以87.23分夺得冠军;在女子碗池决赛中,邹明珂一路稳扎稳打,以81.05、84.50、86.92分完成比赛,最后以86.92的高分拿下金牌;在男子街式决赛中,潘家杰连续两个高分“大绝招”,强势夺金……
广东队的出色表现,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运动员都在尝试不同难度的线路、动作,让人钦佩。”来自肇庆的方伟观看比赛后有感而发。方伟自己也是一名街式滑板手,在家门口观赛后,他不仅觉得观赛很方便,还对滑板有了新认知。
作为十五运会全国唯一一支满额参赛的队伍,广东省滑板队优异表现的背后并不轻松,而是蓄势多年、厚积薄发的结果。
“相比四年前的全运会,在今年十五运会的滑板比赛中,能够明显感觉到选手水平已有了一个新跨越。”赛后,陈烨和十五运会滑板比赛男子街式铜牌得主、十四运会冠军高群翔作为4年来国内滑板发展的亲历者,纷纷表示“变化很大”。
陈烨介绍,在四年前的十四运会中,滑板还是冷门项目,但广东早早嗅到了这个项目的潜力,不管是在运动员的发掘培养、教练队伍的引进,还是在运动场地的建设完善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再加上滑板赛事逐渐增多,对于滑板的普及宣传也在日益细致化,滑板从街头的“不务正业”逐渐变成市民心中追崇的对象,他明显感觉到,惠州乃至广东的滑板氛围正在日益浓厚。
“惠州不愧是‘滑板之城’,滑板氛围特别浓厚,场地设计也很有特色,外训我特别想来这里备战。”赛后,十五运会男子街式比赛银牌获得者王腾赫赛后表示。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承接广东省滑板队共建工作后,惠州升级场地设施,新建便民滑板场,推动滑板进校园、进社区,培育的陈烨、邹明珂、潘家杰、郑好好等顶尖选手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并且不断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滑板运动。
蹬地、前冲、飞起、转身……每当夜幕降临,惠州滨江公园广场一侧的开阔空地,会聚集一群滑板爱好者。他们脚踩滑板,在此巩固新学的招式,交流学习新招,突破自身水平,一次次蹬地向前、失误后拎起滑板重来、成功突破后激动人心的欢呼……
在惠州,滑板运动绽放的青春活力已经成为城市夜景的一抹亮色。程宇枫是滨江公园广场的“常客”,作为资深玩家的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偶然接触到滑板,上脚滑行之后觉得好酷,感觉自己飞起来了,越滑越“上瘾”。“我学滑板已有3年,也加入了多个滑板爱好者群,群友也在不断增多,大家一有时间就会相约出来‘练招’,切磋琢磨招式。”程宇枫一边擦拭着汗水一边说。
不单单滨江公园,不少公园都是滑板爱好者们追求自由、享受刺激的乐园。作为极限运动和街头文化的代表之一,滑板运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
广东滑板队总教练卫乃章见证了惠州滑板的发展之路。回望“来时路”,他表示“虽不容易,但很开心”。他提到,看到滑板爱好者的队伍不断壮大、滑板场地日益增多,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惠州正以滑板为媒,演绎一场青春潮流与城市气质的深度共鸣。”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惠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于加良表示,惠州优质的天然户外运动场、庞大的年轻群体,以及每年举办的10多项国家级、省级赛事和100余项市级群众体育活动,为滑板等潮流运动提供了肥沃土壤。
乘着十五运会的东风,惠州将进一步激发“体校专业训练”和“社会举办体育”积极性,持续打造高水平滑板队伍,规划建设更多的公共滑板场,开展滑板公益培训,举办滑板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大力普及轮滑、小轮车、冲浪等新兴运动,全力打造“滑板之城”。
滑板的“硬核”不止赛场,更延伸至产业纵深。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高端滑板制造的重要基地,“惠州制造”已占据全球高端滑板产品近40%的市场份额。目前,惠州推动500多家体育制造企业联动成长,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充分释放“体育+产业”融合的活力。
位于秋长街道的惠州市杰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诚运动”)是一家深耕全球高端滑板制造领域20年的“隐形冠军”,产品热销欧美、亚洲等57个国家(地区),为巴黎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赛事提供专业滑板,占全球高端滑板品牌市场35%~40%的份额。
在滑板领域,杰诚运动不仅为国际一线品牌代工,还参与了中国滑板团体标准的制定,该标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从生产源头规范行业发展,惠州滑板企业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在本届全运会中,惠州制造的滑板同样成为亮点,高群翔脚上所踩的滑板就来自惠州。“全运选手对滑板的重量、弹性要求更苛刻,我们组建专项研发小组,根据每位选手的技术特点优化设计。”杰诚运动总经理杜勇斌说,惠州制造的高品质滑板成为全运会健儿的“制胜装备”。
杜勇斌表示,随着滑板在比赛场上的不断亮相,这项运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他预测,随着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全国场地建设,以及各地赛事推广,2026年或2027年以后,滑板运动在国内会有个爆发期,未来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据统计,在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博罗县园洲镇,分布着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轮滑及滑板运动器材制造企业。
不单在制造业领域,惠州在滑板培训领域的队伍也正在不断壮大。因为滑板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上手”这项运动需要专业的引导。不少滑板爱好者将目光转移至滑板培训赛道。作为惠州首家滑板俱乐部,KEEPUP滑板俱乐部创始人罗城坚就是其中之一,他从2003年开始接触滑板,是一名实打实的滑板“发烧友”。2016年滑板正式被公布为奥运会项目后,罗城坚就捕捉到了这一商机,于2018年成立了KEEPUP滑板俱乐部,主要开展滑板器材销售、滑板文化推广、青少年滑板教学以及举办滑板活动赛事等业务。
自成立以后,KEEPUP滑板俱乐部的教练、学员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滑板运动员,刘慕林在俱乐部训练了近两年后,被推荐加入广东省滑板队训练。在2023年U系列中国青少年滑板巡回赛(深圳站)中,刘慕林夺得女子U9街式组冠军。
“我们全市有5家滑板培训机构,在不断壮大滑板爱好者队伍的同时,也为滑板队输送了不少人才。”卫乃章介绍。滑板运动火热,相关器材销售同步升温,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滑板圈”。
以往,惠州滑板爱好者们的技能逐步提升后,普遍会遇到一个烦恼——惠州面向公众开放的滑板专业场地或滑板公园太少了,他们希望能像广州、佛山一样建设专门的滑板公园。
现在,他们的愿望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惠州的滑板运动场所不断增多。以仲恺高新区为例,新修建的五一公园、御湖公园、双岗公园等场所,都建有滑板场地设施。
在惠州体育馆不远处,惠州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项目(惠州市儿童公园)A区塔楼地下室已浇筑完成,三座主体塔楼正拔地而起,项目核心建筑群的骨架日渐清晰,该项目一期将于今年12月底如期开放,届时,市民将可在此地享受滑板、攀岩、网球等运动项目。
2023年10月15日,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刘国永九游体育来惠调研,提出惠州要打造“轮滑运动之城”。瞄准这个目标,惠州将进一步激发“体校专业训练”和“社会举办体育”积极性,持续打造高水平滑板队伍,规划建设更多的公共滑板场,开展滑板公益培训,举办滑板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大力普及轮滑、小轮车、冲浪等新兴运动。
与此同时,惠州以滑板制造业和滑板场地为基础,将以赛事为媒、场地为翼,继续积极申办省级、国家级滑板赛事,定期组织全市性滑板项目综合比赛,加快塑造“惠州滑板”全球高端制造名片,串联起“赛事+产业+文旅”,全力打造活力跃动的“滑板之都”。
今年,乘势而上、永不止步的惠州,向世界亮出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之都”的雄心,于2025年4月高起点谋划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户外运动目的地,并于今年10月入选国家级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将予以重点支持。
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世界级生态资源、大湾区区位优势和全链条政策保障,惠州以自行车、登山、定向、赛车等山地运动为核心,以218最美旅游公路骑行、罗浮山登山、南粤古驿道定向、南昆山赛车为特色,同步培九游体育育滑翔伞、无人机竞速、桨板、皮划艇等低空及水上业态,努力打造集赛事举办、休闲体验、产业孵化、文化传播于一体,“悦纳全龄、纵览全景、畅享四时春”的华南山地运动天堂、粤港澳大湾区四季运动乐园和世界级森林温泉运动康养地。
借着全运会的东风,惠州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将“全民健身”的种子深植于城市文化土壤。全市17239个体育场地、1953万平方米运动空间,共同织就“15分钟健身圈”。老旧小区的“惠民空间”、学校体育场的“刷脸开放”“群体通”平台的便捷预约,让运动变得触手可及。大型体育场馆每年330天的低免开放政策,确保了赛事成果由全民共享。
从一块滑板到一个产业,从一场赛事到一种生活,惠州正以敢闯敢拼的青春姿态,迎风而上、踏板前行。正如于加良所说,惠州将以滑板赛事为契机,加速向华南户外运动之都蝶变,不断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提升城市能级,“就像滑板运动员在障碍间翻腾跨越,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潜力”。